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豁然阁
程俱
云霞堕西山,飞帆拂天镜。
谁开一窗明,纳此千顷静。
寒蟾发淡白,一雨破孤迥①。
时邀竹林交,或尽剡溪兴②。
扁舟还北城,隐隐闻钟磬。
注:①孤迥,借代月亮。②剡溪,晋王子猷(徽之)性情率性潇洒,全凭兴趣雪夜访戴,使此溪声名益显。
小题1:本诗一至六句写作者黄昏出游和登阁所见,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
小题2:诗的最后四句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表现了怎样的志趣?(4分)
小题1:描写了一幅晚霞飘浮、清风徐吹、帆破湖面、碧浪千顷、风挟云雨、镜湖碎月的图景。(答出任意四点即可得4分)
小题2:前两句写乘舟返城,隐隐流露了作者对豁然阁的依恋之情;(2分)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摒弃世俗、率性而为(1分)、自由恬静的高雅志趣(1分)。
小题1:题目分析:晚霞漂浮在西山,清风徐徐吹来,飞驰而过的帆船驰过碧波万顷的湖面。是谁能打开窗户,来接纳这千顷的平静。月色变淡,雨水普降,打碎了镜湖中的月亮。描写了一幅晚霞飘浮、清风徐吹、帆破湖面、碧浪千顷、风挟云雨、镜湖碎月的图景。
点评: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答题思路为: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考生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小题2:题目分析:“时邀竹林交”写诗人乘舟返城,“或尽剡溪兴”隐隐流露出作者对豁然阁的依恋之情。一片小舟回到北城,隐隐约约地听到钟磬声。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摒弃世俗、率性而为、自由恬静的高雅志趣。
点评: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