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端    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小题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2分)

答:

小题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答:

答案

小题1: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2分)

如果认为用“对”或其它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小题2: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4分)

小题1:

题目分析:理解本题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诗歌的前两句写在外的游子盼远书而不至、觅归梦而不成,宵醒后寂寥凄寒的感受。所以“敌素秋”就有了诗人排斥、抵制“素秋”的情感,而“对”则没有。

点评:本题是一道炼字题的变式题,这种考试形式有利于引导学生区分重要词语的细微差别,从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使用优美语言的能力。

小题2:

题目分析:诗的后两句写青苔、红树在月夜雨中显得那么寂寥、忧愁。这是很典型号的借景抒情,借写青苔、红树来写自己。

点评:这是一道诗歌鉴赏的常规题,但是本题两句在表达技巧上还有更多的点来答题,如拟人的手法,互文的手法等。命题者应该鼓励考生多角度答题。

多项选择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