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小题1:词中划线的“风流”是什么意思?画线句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3分)

                                                                       

小题2:借古事比今事以抒发感情,是诗词中常用的手法,请说说本词用了哪些“古事”,并分析引用这些“古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4分)

                                                                       

小题3:说说这首词的构思脉络。(3分)

                                                                       

答案

小题1:风流:英雄业迹。(1分)对比。(2分)

小题2:①“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当世没有英雄能力挽狂澜、振兴宋室、抵御强敌。

②“斜阳草树……气吞万里如虎。”描述来自草莽的英雄,挥师北伐,气吞山河,借此写出自己建功立业的热望。

③“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用宋文帝仓促北伐,招致失败之事,提醒主持朝政者吸取历史教训,认真备战。

④“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岁月已逝,局势仍和当年金主完颜亮南侵时一样,山河破碎。

⑤“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用人们祭祀异族君王,写出人们精神麻木。

⑥“凭谁问……尚能饭否?”以廉颇自况,表示自己虽然年老,但仍可为国所用。

(4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得满分。“古事”也可以概括,如“孙仲谋”“刘裕北伐”等。)

小题3:从观赏古迹起笔;接着写古代的人物及事件咏史寄意,借古讽今;最后以典故作结,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题目分析:风流是个古今异义词,在这指英雄业迹。本词开篇借景抒情,由眼前所见而联想到两位著名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对他们的英雄业绩表示向往。用他们的英雄业绩来对比自己的怀才不遇。

点评:“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秋逼暗虫通夕响”以动衬静。

小题2:题目分析:词的上片怀念孙权、刘裕。孙权割据东南,击退曹军;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不仅表达了 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表达了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草率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鲁莽从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的决心不变,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点评: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小题3:题目分析:“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从观赏古迹起笔;“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接着写古代的人物及事件咏史寄意,借古讽今;“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最后以典故作结,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点评:在回答行文思路时,(1).总体阅读诗歌,将诗歌大体分成几个部分;(2).说明每一部分“运用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有时还要说明这种手法的表现效果。(3).如果主体部分写了好几个方面的内容,应以列举的方式,将这几个方面分别概括出来,表述时,应使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起到连接作用的词语。(4).表述的语言要力求简洁、流畅、连贯。(5).主体内容的概括要力求全面、清晰、层次清楚。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