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如图所示,半径r=0.3m、质量M的光滑

1
4
圆弧面放在光滑的水平长桌面上,桌面离地面高h=0.8m.将一质量为m小物体从圆弧最高处静止释放,为了防止圆弧面在桌面上的滑动,在圆弧面右侧固定了档板.若两物体的质量满足M=2m.求

(1)小物体由静止释放后,小物体的水平射程x.

(2)某次操作中忘记安装档板,发现小物体静止释放后,圆弧面开始向右运动,最后测得小物体的水平射程x0=0.8m,则小物体滑离后圆弧面在桌面上运动的最大速度vM

答案

(1)设小物体到达圆弧底端速度v,则下滑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r=

1
2
mv2…①

小物体做平抛运动有h=

1
2
gt2…②x=vt…③

由上述列式得x≈0.98m;

(2)小物体离开圆弧面后,圆弧面速度最大设小物体离开桌面速度v1,圆弧面速度v2

小物体做平抛运动有

h=

1
2
gt2

x0=v1t

小球下滑中和圆弧面整体用动能定理mgr=

1
2
m
v21
+
1
2
M
v22

得v2=1 m/s.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寒朗字伯奇,鲁国薛人也,永平中,以谒者守侍御史,与三府掾属共考案①楚狱②。颜忠、王平等辞连及隧乡侯耿建、郎陵侯藏信、护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建等辞未尝与忠、平相见。是时显宗③怒甚,吏皆惶恐,诸所连及,率一切陷入④,无敢以情恕者。朗心伤其冤.试以建等物色⑤独问忠、平,而二人错愕不能对。朗知其诈,乃上言建等无 * * ,专为忠、平所诬,疑天下无辜类多如此。帝乃召朗入,问曰:“建等即如是,忠、平何故引入。”朗对曰:“忠、平自知所犯不道,故多有虚引,冀以自明。”帝曰:“即如是,四侯无事,何不早奏,狱竟而久系至今耶?”朗对曰:“臣虽考之无事,然恐海内别有发其 * * 者,故未敢时上。”帝怒骂曰:“吏持两端。”促提下,左右方引去,朗曰:“愿一言而死,小臣不敢欺,欲助国耳。”帝问曰:“谁与共为章?”对曰:“臣自知当必族灭.不敢多污染人。诚冀陛下一觉悟而已。臣见考囚在事者,咸共言妖恶大故⑥,臣子所宜同疾,今出之⑦不如入之。可无后责,是以考一连十,考十连百。又公卿朝会,陛下问及得失,皆长跪言.旧制大罪祸及九族,陛下大恩,裁止于身.天下幸甚,及其归舍,口虽不言,而仰屋窃叹,莫不知其多冤,无敢忤陛下者。臣今所陈,诚死无悔。”帝意解,诏遣朗出。后二日,车驾自幸洛阳狱录囚徒,理出千余人。            

(节选自《后汉书•寒朗传》,有改动)

注:①考案:审处。②楚狱:汉光武帝刘秀儿子刘英为楚王。汉明帝刘庄在位时,楚王因谋逆被废自杀,因这一案件受牵连而被处罚的人“以千数”。③显宗:汉明帝刘庄。④陷入:定罪判刑。⑤物色:指形貌、模样。⑥大故:大事。⑦出之:古代称有罪不判,重罪轻判为出罪;称无罪判刑,轻罪重判为入罪。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专为忠、平所诬诬:诬陷

B.冀以自明冀:希望

C.左右方引去引:拉

D.帝意解解:解释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试以建等物色独问忠、平

B.①乃上言建等无 * *

②(屠)以刀劈狼首②陈胜、吴广乃谋曰

C.①陛下大恩,裁止于身

D.①口虽不言,而仰屋窃叹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②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寒朗和三府的属官一起审查处理楚王刘英谋逆一案的案犯,颜忠、王平等人的供词中牵连耿建等四位大臣。皇上知道后非常气怒,令寒朗等把与案子有牵连的人一律被定罪判刑。

B.由于耿建等四人否认与忠、平相见,寒朗就单独提审忠、平,问四人的模样如何,发现了他们编造假供诬告四人的情况。

C.寒朗据实情上奏,说明耿建等四人并没有参与谋反。后来又向皇上分析忠、平编假供的动机,并解释审查完耿建等四人而没有及时禀告的原因。

D.寒朗不怕皇上发怒,直言强谏,指出楚王一案牵连,已经造成不少冤案,而大臣怕负责任,不敢说真话。皇上听了有所悔悟,亲自到洛阳狱审理案情,将一千多名无辜的人释放出狱。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