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小题1: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分析它的作用。(4分)

小题2:诗的结尾用了“周公吐哺”的典故,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答案

小题1:本句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1分),先写了“呦呦叫着的群鹿自在地穿梭于原野吃着艾蒿”这一自然景象引出自己对嘉宾的礼遇(2分),表达了自己对贤才的渴望(1分)。

小题2:作者以“周公”自比,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2分),表达了作者宽广的政治胸怀,永不满足的求贤之心(2分)。

小题1:

题目分析:“兴”的手法是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意思是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这里是用这一自然现象引出自己对嘉宾的礼遇,表达了自己对贤才的渴望。

点评:诗歌本身比较简单,易于理解。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无论着眼于全篇,还是着眼于一句,此类试题的答题规律一般是,先明确指出运用了何种技巧,然后结合诗意说明这种技巧如何运用,最后指出这种技巧如何传达出诗人情感,或在凸显出主题方面起到什么作用。至于文字的多少,可以酌情根据分值决定。

小题2:

题目分析:首先应该了解这个典故的来历,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这里曹操运用这个典故,以“周公”自比,表现了作者像周公一样求贤若渴的心情。

点评:分析作者的情感时,既要联系本诗词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同时更主要的是抓住诗词中的重要意象,因为一般情况下意象都有固定的含义。如果包含典故,还要把典故了解清楚。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