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灵澈上人①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注释:①灵澈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会稽(现在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诗僧。上人,对僧的敬称。
小题1:这首诗写出了一个什么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
小题2:这首诗在描写上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1:这首诗写出了一个在暮色苍茫中荷笠归远的独行僧清寂的形象。寄寓了诗人对灵澈上人的深挚情谊和送别挚友的依依不舍之情(答出形象1分,感情1点1分)
小题2:①正衬:自然之景为人物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图画,人物置身于自然之景中,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②反衬,以声衬寂。钟声从远处传来,更显出郊野的宁静肃穆,而此时,诗中人物的离情别绪更强烈了。(这一点也可以回答为“视听结合”)③使用叠词:第一句“苍苍”写出竹林寺所处之地的深邃,第二句“杳杳”写出竹林寺的深远和暮钟声的悠扬,音韵和谐,画面精美,诗意盎然。(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手法1分,分析1分)
小题1:题目分析:这个形象就根据诗歌内容分析即可,“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写了一个在暮色苍茫中荷笠归远的独行僧,再加上寺院和钟声,凭空添了几分清寂。从文题可以看出作者是在送友人,这样看着友人独行,体现出诗人对灵澈上人的深挚情谊和送别挚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点评:分析人物形象,就要借助诗歌中人物外貌、神态、举止的描写,体会作品主人公鲜活的形象,进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思想感情。答题思路为:①首先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或人物形象。②进而分析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小题2:题目分析:“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只写行者,未写送者,而诗人久久伫立,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仍显得非常生动。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多半黯然情伤,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和作者的寂寞心情。自然之景为人物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图画,人物置身于自然之景中,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点评:“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秋逼暗虫通夕响”以动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