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过山村
(唐)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小题1:本诗是如何表现“暮过山村”的?请结合全诗分析。(4分)
小题2: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小题1:整首诗是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诗人暮过山村的,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的情绪也跟着波浪式起伏与发展。(2分)诗歌首联点题,用淡墨勾勒出一幅荒凉的山村远景;颔联则重点描摹山区萧瑟阴森的景象;颈联转写夜景;尾联即写接近山村时的喜悦感受。(2分)
小题2: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2分)“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1分)此联充分揭示诗歌的主题,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1分)
题目分析:
小题1:起句从听觉形象写起。一个秋天的黄昏,诗人路过一座山村,远远便闻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颔联,重点描摹山区萧瑟阴森的景象。诗人从数里外的旷野走向山村,一路行来,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夜幕悄悄地拉开。颈联转写夜景,然后诗人逐渐走近山庄。尾联即写接近山村时的喜悦感受
小题2:尾联即写接近山村时的喜悦感受:“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诗人经过萧疏荒凉的山区旷野,终于隐隐约约地看到山村人家宅边常种的桑柘树和茅舍上升起的袅袅轻烟,内心不禁感到无比的温暖与亲切,先前的惊惧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转而产生一种欢欣喜悦的感情。结句“烟火渐相亲”,写得极富生活情趣与韵味。诗人对生活的感受相当敏锐,体验深刻,又着意炼句,因此,诗里的心理刻画也显得细致入微而耐人寻味。
点评:本题从诗歌曲的情感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进行考查,这是诗歌鉴赏中的常考点。本题的第一小题有一定的难度,移步换景这种手法虽然常见,但考试并不多,所以学生还是会感到陌生,因此考生平时要多熟悉各种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