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①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③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④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柳宗元与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因同属革新派王叔文集团而遭贬。
②飐(zhǎn):吹动。
③薜荔:木莲,一种蔓生的木本植物。
④文身:身上刺花纹。古时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
小题1:这首诗的颔联所描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本诗颔、颈两联写景角度有变化,请赏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杜甫《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的“苦恨”与本诗“海天愁思正茫茫”的“愁思”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请阐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1:狂风无情地摧残着水中的芙蓉,大雨斜打着爬满墙头的薜荔。写出了暴风骤雨残酷无情地袭击鲜花香草的景象(1分),诗人以自然界的惊风密雨暗示政治环境的险恶,(1分)抒发了惊恐不安、痛楚不平的感受。(1分)
小题2:由远及近,动静结合。颔联描写风雨袭击鲜花香草的景象,是近景、动景:颈联描写登楼远眺所见的重岭密林、九曲江流,是远景、静景。(2分)
小题3:一样。(1分)仕途失意,忧愤孤寂。思远怀亲之情。(2分)不一样。(1分)思念友人,渴望与友人倾诉谪居此地的苦衷,从题目中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可以看出。杜甫在《登高》中,抒发了身处暮年、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悲凉之情。(2分)
小题1:题目分析:三、四言临水芙蓉,覆墙薜荔,本有天然之态,乃密雨惊风横加侵袭,致嫣红生翠,全失其度。以风雨喻谗人之高张,以薜荔芙蓉喻贤人之摈斥,犹楚词之以兰蕙喻君子,以雷雨喻摧残。寄慨遥深,不仅写登城所见也。
小题2:题目分析:写景的角度有远近、高低、动静之分。在本诗中,既有远景,又有近景;既有动景,又有静景。结合诗句分析即可。
小题3:
题目分析:分析作者的感情,并与杜甫诗比较,需要学生准确把握两首诗的感情。这个题目既考查课外,又联系课内,是一道创新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