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纵笔三首(其一)

苏轼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注:《回乡偶书》作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贺知章于是年辞官归乡,时已86岁。《纵笔三首》作于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苏轼此时由惠州再贬儋州(今湖南儋县),时年62岁。

(1)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儿童”这一意象在两首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

小题1:贺诗通过写久别回乡,乡人不识,表达了对故乡既亲切又无奈的复杂感情,抒发了世事沧桑、人生易老的感慨。(2分)苏诗通过写自己体衰多病,孤独无聊,只能借酒浇愁,从而表达了贬谪失意的苦闷,在诙谐中寄寓了无限的悲苦和辛酸。(2分)

小题2:①两个儿童一将归乡的诗人误为客人,一将诗人的“酒红”误为脸色红润,他们的出现使短短的诗作富于波折变化,妙趣横生。(2分)②两个儿童都是天真烂漫,与诗人的现实境遇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突出诗人的无奈和辛酸。(2分)

小题1:

题目分析:解答本题一定要和作者的人生经历和眼前景况联系起来,注意注释所提供的信息。同时要注意不能太表面化,要注意挖掘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小题2:

题目分析:分析“意象”的作用,一般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意象本身的含义,二是在结构上的作用,三是在思想内容上的作用。有一点就答一点,没有也不要牵强附会。

单项选择题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