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小题1:这首的颈联精妙传神,试分析其妙处。(5分)

答:                                                          

小题2:诗眼是一首诗写景抒情的关键所在,请找出这首诗的诗眼,并加以分析。(6分)

答:                                                          

答案

小题1:颈联采用了比喻的写法,对仗工整,音韵和谐;(1分)将风吹古木的所发出的声响比喻成雨点打在树叶上所发出的声音,将月光照在沙滩上的景象比喻成寒霜落在沙滩上的景象;(2分)“晴天雨”和“夏夜霜”形象生动,富有意趣,此联写尽了江楼夕景的美妙,诗人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充溢其中。(2分)

小题2:“望”字是诗眼,它统领全诗,双关景物和情感两义。(2分)首联东望,海天一色,山势开阔绵延;颈联远眺,万家灯火,水面渔火点点;颈联近望,风吹古木,月照平沙,所有这些景象都是由“望”字领起的。(2分)“望”字不仅关涉美景,同时也有“盼望”之意,江楼有如此美景,诗人觉得独赏无味,所以急切盼望朋友能来此和自己一块欣赏美景。(2分)

小题1:

题目分析:诗的颈联则使人产生凉爽之感。风吹古树,月照平沙,意境何等清新,而诗人用“晴天雨”、“夏夜霜”加以修饰,更可谓别致、新颖。风吹古木之声音可比雨声,古木落叶状如雨点。虽然实际并无风雨,而身临其境,已然有暑气顿消之感。同样,铺洒在大地上的月光,皎洁晶莹,宛如霜雪,更增添了夏夜的凉爽。因此诗人在诗歌的末句自问自答,请他的朋友来江楼消暑。

小题2:

题目分析:如果把此诗比作一幅江楼夕望的画图,那么,诗的构思则是作画的顺序。诗人从远眺起笔,粗线条地勾勒余杭的山水,进而环顾杭城的灯光并由与灯影相辉的星河,自然收到江楼所在的湖水之上,从而慢慢将笔从旷远的天际转向楼阁四围的描写,再从风声月色见出消暑的人物形象,景色由远而近,而感觉则愈来愈细,真可谓“坐驰可以役万景”,既有眼力,又有笔力。

单项选择题 A3型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