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夜泊钱塘
(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小题1:诗歌结尾句在诗歌中起 的作用,其中“短愁”指 之愁。(2分)
小题2:诗歌颈联“迸”“入”两字精妙传神,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6分)
答案
小题1:总括(总结)全诗,或答点明主旨,或答揭示情感;羁旅(漂泊)或思乡(2分)
小题2:“迸”,为突然碎裂(破裂)之意(1),作者以此形容树叶凋落之态,让人感觉树叶不得自然脱落,而是断裂迸下的,显示了力量(1),突显了自己离愁的沉重(1)。(或:从语音上看,“迸”字为去声,发音气促而低沉,让人觉得叶离母体有一种强动所致,不是自然落叶,而是断裂迸下。有了这样的感觉,每一片落叶都让他惊心魄,百感交集。)“入”,化无形的乡梦为有形(化虚为实)(2),诗人的乡愁与钱塘江水融为一体,如钱塘江水一样澎湃起伏,无休无止(1)。
小题1: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诗歌中某句诗的作用。往往是点明主题,总结全诗,表达诗人情感,给人想象的无穷空间啊等等。“短愁”从标题上看“夜泊”很明显是表达诗人的羁旅之愁。从诗歌中“孤灯”“雁秋”“离心”“乡梦”看显然是思乡之愁。
小题2: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炼字类炼字点的分析和把握。我们要详细分析它在字义,运用修辞,描摹情态、渲染气氛、传达情感、结构上等方面的作用。考虑此点,多要联系诗歌的情感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