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a mol N2与a mol 14CO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同温同压下体积相等

B.在同温同压下密度相等

C.在标准状况下质量相等

D.质子数与中子数都相等

答案

答案:A

a mol N2与a mol 14CO,同温、同压、同体积同分子数;都是双原子分子,原子数也相等;a mol N2含质子14amol,中子14amol,质量数为28;a mol 14CO,含质子14amol,中子16amol,质量数30。

A.在同温同压下体积相等;B.在同温同压下,密度比等于摩尔质量比,密度不相等。

C.在标准状况下,物质的量相等,摩尔质量不等,质量不相等;

D.质子数与中子数不相等。

点评: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和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相互关系。

填空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秋水

《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两涘渚崖之,不辩牛马/数月之后,时时而

B.吾长见笑大方之家/子曰:“苛政猛虎也。”

C.秋水至,百川灌河/谨食之,而献焉

D.始吾信/小惠未遍,民从也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有两处用了“于是焉”,都当“这时候”讲,其作用都是指代,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B.“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句中,一个“天下”,一个“尽”,把河伯踌躇满志的神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C.“不辩牛马”与“不见水端”是用比照手法突出大海的广阔。

D.文中最能反映河伯认识的前后变化的语句是:前面是“欣然自喜”,后来是“望洋向若而叹”。小题4:读了全文,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