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蜻蜒的飞行 

       蜻蜓被誉为昆虫中的“飞行之王”。 

       在闷热的夏季,暴雨即将来临时,蜻蜓成群地在空中飞舞。它的姿态似一架飞机,而飞行的技巧却远远在飞机之上。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也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还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分钟要扇动30一50次,做“8”形运动,就这一招,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都望尘莫及。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可以飞一百三四十里而不着陆,也能突然降落,停在一个尖尖的树梢上,转眼间又飞得无影无踪。   

       蜻蜒飞得这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速度和气压相适应的缘故。蜻蜓的翅膀前缘有一块深色加厚的部分,叫翅痣,这是保护薄而韧的翅不致折损的关键。     

       人们仿照翅痣,在飞机机翼上设计了加厚部分,战胜了震颤,保证了快速型飞机的安全。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即将—一(      )    姿态一(       )   缘故一(       )  快速一(      )  

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3.第2自然段中“这时它的翅尖每分钟要扇动30~50次”中的“这时”一词不能删掉的原因是

                                                                                                                                                 

4.能够保护蜻蜒翅膀不致折损的关键是:

                                                                                                                                                  

5.人们从蜻蜓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

1.将要 姿势 原因 迅速

2.它能忽上忽下……不移动位置。  

3.蜻蜓翅尖的扇动速度并不总是每分钟都扇动30—50次,必须在前面的条件下才行。 

4.翅痣

5.短文最后一段。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以下各题。


材料1: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765年一种全新的蒸汽机在瓦特的手中诞生了,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出版。如果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_丁业革命的大门,那么,亚当·斯密则是挥动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的推进创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
材料2:在美国商务部的大门口刻有林肯总统的一句话:“专利制度就是将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
美国人在工业领域最富革命性的创造,是“福特式生产方式”的出现,就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诞生了现代意义的工厂,福特的这一创造成为人类生产方式变革进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
材料3: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象征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来临,美国率先占领了信息时代的制高点。
今天,美国在科研和开发上的投入仍居世界首位,相当于其他最富裕的西方7国的总和,使美国保持创新活力的,还有它的四千多所大学和70%的高等教育入学率。美国所拥有的全世界最庞大的高等教育系统,使它获得了信息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这句话说明瓦特开创了( )。

A.生产——技术——科学模式

B.技术——生产——科学模式

C.科学——生产——技术模式

D.科学——技术——生产模式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