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7分)

江 城 子

段成己①

阶前流水玉鸣渠。爱吾庐,惬幽居。屋上青山,山鸟喜相呼。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

闲来活计未全疏。月边渔,雨边锄。花底风来,吹乱读残书。谁唤九原摩诘②起,凭画作、倦游③图。

【注】①段成己,金末正大间进士,曾任宜阳主簿。金亡,与兄避居龙门山。兄殁后,闭门读书,近四十年。元世祖忽必烈降诏征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拒不赴。②九原,指墓地;摩诘,唐王维字摩诘。③游:即宦游,外出做官。

小题1:词的上阕运用            修辞描写出了                    的环境。(2分)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案

小题1:(2分)比喻或拟人,清幽、优美

小题2:(5分)①隐居之乐:幽居环境清新可人,归隐生活闲适自在。(2分)

②世事之倦:通过少日与老日的对比(1分)(少日功名自许,老去万事成空)表达对世事的厌倦,表达安贫乐道、淡泊自守的人格理想。(2分

小题1:

题目分析:答题时,要在整体感悟诗歌意境的基础上,从词中找出能意蕴丰富的字词,进行分析。如“流水玉鸣”,把流水的声音看作是玉环碰撞发出的响声,故为比喻;“山鸟喜相呼”,山和鸟相互嬉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溪水叮咚、鸟在山里自由歌舞,很明显,写出了环境的清幽、美好。

小题2:

题目分析:在答题时,要结合着词的注释来了解写作背景,通过对词的环境描写来分析词人的情感,还可以通过分析词人运用的对比表现手法,来感悟词人的人格理想。例如,从词人的年少和年老的对比,突出了词人对世事的厌倦,对隐居生活的安逸,从而表达安贫乐道、淡泊自守的人格理想。

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