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析说明材料1和材料2中的观点有什么不同,其本质区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选做题Ⅰ:
(1)在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情况下,一些因为中国出口而受到影响的美国利益集团,对贸易不平衡的现状产生了不满。于是,民间开始滋生出反华情绪,政府间的贸易也摩擦不断。所谓“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问题迅速扩散为一场国际范围的信誉危机,其中掺杂的贸易冲突因素不可忽视。美泰等公司的做法实质是贸易保护主义,借此来限制中国产品对美国的出口。
(2)争端的最终解决说明,本着互利共赢的精神通过谈判解决贸易争端是最有效的途径。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动不动就扬言“制裁”或采取单方面的行动,不仅伤害了对方,最终也会祸及自己。达成共赢的协议,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矛盾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3)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选做题Ⅱ:
(1)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另一方面,文化等意识因素对经济基础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力,它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世界政治格局中,文化因素也越来越表现出重大影响力。首先,文化因素是构成国家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悠久历史文化会产生民族自豪感,文化上的统—性能增强民族整体的行为能力和社会整合程度;其次,文化上的差异和矛盾造成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观点和价值观,是导致当代世界政治冲突的重要原因;最后,文化关系是实现国家对外政治经济目的的手段和工具,文化上的交流和沟通成为国家间政治联系的重要渠道。
(2)材料1代表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于世界文明多样性现实的认识,以及对未来发展模式和格局的多样性主张;材料2代表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于西方基督教文明体系的独尊心态,并力图在全球范围输出并确立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这种对文明形式和发展趋势的不同认识,其背后的本质区别在于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不同主张和期望。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认为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其实质在于维护自身根据国情来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美国等西方国家渲染多样性文明对世界稳定的威胁,其实质在于推选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文化领域的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