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词,完成后面试题。
骆谷晚望 (韩琮)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注】①韩琮于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此后失官,无闻。此诗当是其失位还乡之作。②骆谷在陕西周至西南,谷长四百余里,为关中通汉中的交通孔道,是一处军事要隘。
小题1:首句中“秦川如画渭如丝”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的赏析。(5分)
小题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小题1:诗人登上骆谷,晚霞似锦,残阳如血,远岭近峦,浓妆淡抹,眼前展现一幅锦山绣水的美丽画面。(2分)“如画”二字把莽莽苍苍的辽阔秦川描绘得斜阳掩映,沃野千里,平畴闪光,丛林生辉。这是广袤的大景。“如丝”二字又把浩浩滔滔的东流渭水状写得长河落日,浮光耀金,万丈白练,飘浮三秦。这是绵长的远景。(2分)大景与远景交错,山光与水色竞美,蔚为壮观。(1分)
小题2:以乐景写哀(对比反衬)的手法。(2分)起句写乐景 ,收句写愁肠 (2分)。表达了作者失位还乡(政治失意)的伤感之情。(2分)(答借景抒情最高3分)
小题1: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意境类情景再现的能力。即通过想象联想再现诗歌中的情景画面。标题为《骆谷晚望》那么诗人的所见所感都是傍晚时的。即傍晚时所见的一望千里,沃野平畴,莽苍辽阔的如画一般的秦川美景,渭水如丝带飘动。很明显是远景描写。另外这里都运用了典型的比喻手法。注意此类试题的答题要分点。
小题2:
题目分析:此题考查诗歌的艺术手法。结合诗歌下面注释①得知此诗是诗人失位回乡之作。看诗歌后面两句中“莫来好”“断肠枝”我们不难看出诗歌的整体情感是政治失意的伤感。而我们看到诗歌的前两句中诗人把景物写的美妙如画。所以我们断定诗歌的手法是对比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即前写乐景,后抒哀情。表达了诗人政治失意的伤感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