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南安军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 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  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  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  梦中行采薇

【注】①诗人被俘押解北上,途经家乡江西南安军,曾绝食。②梅花,指梅岭即大庾岭。 ③商亡,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逃进首阳山,采薇充饥,最后饿死。

小题1: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5分)

                                                                      

小题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小题1:被捕归来,壮志未成,(1分)无颜见家乡父老,(2分)不如战死沙场(2分)。

小题2:运用了对比的手法,(2分)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2分)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2分)(或答“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也可)

小题1:

题目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的把握。在分析作品思想内容时,要结合作家的生活经历、主要思想倾向及创作的主要风格。对于诗人我们从已学的课本知识中了解到他曾多次领兵与元统治者作战,兵败被俘,他舍生取义,誓死不降元朝统治者,最后被杀害。另外结合本诗的注解,了解到他是被俘押解北上路过自己的家乡,所以很容易得出答案。

小题2:

题目分析:此题是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这要求学生了解一些常见手法,如对偶,对比,比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分析原诗,对号入座。并结合诗句分析“千古”与“一时”对比,“在”与“非”对比,可概括出答案。

判断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