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向题。(8分)

效古(其一)①

江淹

岁暮怀感伤,中夕弄清琴。

戾戾②曙风急,团团明月阴。

孤云出北山,宿鸟惊东林。

谁谓人道广,忧慨自相寻③。

宁知霜雪后,独见松竹心。

注:①《效古》:也作《效古五首》,这是第一首。《梁书》记载:建平王景素欲谋反,“淹每从容谏…,景素不纳”,“景素与心腹日夜谋议,淹知祸机将发,乃赠诗十五首以讽焉”。②戾戾;风声。③相寻:频仍。

小题1: “戾戾曙风急,团团明月阴。孤云出北山,信鸟惊东林”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5分)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

小题1:描写了岁暮(深秋、初冬)的早晨风急、月暗、孤云飘荡、宿鸟惊飞的凄凉肃杀的景象。(3分。早晨,1分;四个意象,1分;凄凉肃杀,1分。)这四句与前两句呼应,深入地表现出诗人“感伤”深重,终夜不寐(1分。关键是“终夜不寐”);借景抒情,这四句描写的凄凉肃杀的景象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1分)。(意思相同即可。)

小题2:抒写忧思以讽谏景素(1分);以松竹自励,经受霜雪考验、保持高尚节操(2分)。(意思相同即可。)

小题1: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意境和诗歌的作用的组合题目,意境类题目的答题方式是先描述诗歌的主要意象,然后总结意境特征,最后点明表达的情感,难点是意境的类型和诗人的情感。作用题目主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着眼回答。先看情感,结合注释①和诗中的关键词语“忧慨”可以看出主要是一种忧愁和感慨之情,结合诗中的“风急”“月阴”“孤云”“宿鸟”可以看出是一种“凄凉”“肃杀”之情,答题方式是描述意象,概括意境特征,明确情感。再看作用,主要是结构上的和上下文的关系,和上联是呼应,和下联是铺垫,因为上下联都是明确点明情感,而本联是景物描写。综合上述内容整理后可以得答案。

小题2:

题目分析:情感在上题已经分析出“忧思”,再结合尾句“宁知霜雪后,独见松竹心”可以看出是要坚守自己的节操。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