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客发笤溪

【清】叶燮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舟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小题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归客的情感变化。(4分)

小题2:第三句原为“忽讶推蓬吴语是”,请简要分析今本改句的妙处。(4分)

答案

小题1:(4分)由愁转喜。(2分)作者乘舟归乡,面对滔滔江水,引发了思念家乡的无限愁情;突然间,船窗外传来家乡话,一抬头,家乡的山月正好高悬船头,顿时,归家的惊喜之情油然而生。(2分)

小题2:(4分)改句变主动为被动,原句推篷而闻吴语,是作者主动行为在先;改句写语声送入船窗,作者完全是被动的,(2分)这样写更能表现船行的迅速、猛然之间已回到家乡的意外的惊喜。(2分)(抓住“送”字来分析,答出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归家心切,突出听到吴语后的意外惊喜也可给分)

题目分析:首句“客心”,指离乡在外的心情,通常说来,免不了一个“愁”字。作者并不直接将“客心”等同于“愁”,而是在“客心”与“愁”之间,阑入“水”的意象,连用两“如”字绾结三者,使“客心”与“愁”产生距离。起手故为曲折,用笔摇曳而蕴藉。第二句句法倒装,把“容易”置于最前面,突出了作者最强烈的感受。反过来,对上句也起到了定向的作用。通过此句可以确认,他是用水流之急比拟愁绪之浩荡,并且这愁绪同水一样,均是指向他的家乡。第三句的“忽讶”,点出舟行速度快得出乎意料。这一句原作“忽讶推篷吴语是”,今本为叶氏门生沈德潜所改。第四句由听觉拓展至视觉。此时故山尚未在望,然而作者藉由明月,点出故乡近了。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