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后面题。

沧浪亭怀贯之

(宋)苏舜钦

沧浪独步亦无悰①,聊上危台四望中。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 诗社凋零霜后桐。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注】①悰:快乐。

小题1:本诗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5分)

小题2:诗中“日光穿竹翠玲珑”,有人认为这句景色描写实在妙极,有人却认为改作“日光穿竹翠朦胧”更好,你觉得何种更好?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小题1:颈联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酒友离散如同秋风中的燕子;(1分)诗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的梧桐(1分)。颈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眼前景象的萧条之意,更加重了对昔日朋友的怀念之情。(2分)

小题2:示例一:“日光穿竹翠玲珑”好。日光穿过竹林,翠绿的竹子越发玲珑可爱,在这么惬意的红林翠竹间,本来正宜会集朋友把酒吟诗,但酒友不再,诗社凋零,以乐景写衷情,自然引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示例二:“日光穿林翠朦胧”好。日光穿过竹林,原本翠绿的颜色变得模糊,与上句“深秋的金红色在林中也黯淡了许多”相呼应,描绘了一幅清冷的画面,借景抒情,抒发了思念友人的寂寥之情。(分析2分,手法2分,情感2分

小题1:

题目分析:此类题目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在分析时,首先要了解颈联是哪两句?然后在根据句子进行分析。这首诗的颈联是“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抓住关键词“酒徒”“燕”可知,诗人把“酒友离散”比喻成燕子;比喻句一般都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根据关键词“凋零”可知,颈联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眼前景象的萧条,触景生情,对昔日朋友的怀念之情更加重了。

小题2:

题目分析:此类题目要在对整首诗歌的意境感悟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紧扣“日光穿竹翠玲珑”进行感悟,体会其中的妙处。在组织答案时,无论选择哪个角度进行分析,都要结合着句子里的关键词,进行联想和想象,表述出其中的妙处所在。如“日光穿竹翠玲珑”好。可以从诗人把竹林景色描写的如此美,但酒友不再相结合来分析理解诗社凋零,以乐景写衷情,进行烘托渲染,自然引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