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7分)
【双调】折桂令•客窗清明
乔吉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小题1: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甚情绪灯前”中的“甚”字在曲中的作用。(2分)
小题2:这首元曲开头和结尾写的都是暮春景象,但一个是悲景,一个是喜景。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这两种不同的景物气氛对表达感情的作用。(5分)
小题1:“甚”字,领起“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三句,由景及情,表达了客子(游子)的愁苦情怀。(2分)(评分:写出“领起”或“由景及情”,1分;情感,1分)
小题2:这首元曲开头写的是风雨梨花日渐凋零的景象,这个景象与客居游子心情相协调,正面衬托了悲的心情;(2分)末尾写的是春来柳发的良辰美景,这景象与游子心情相矛盾,反衬了悲的情感。(1分)这样一首一尾、一正一反,从两个角度烘托了游子天涯漂泊的孤独之感和失意情怀。(2分)
小题1:
题目分析:这首曲写的是清明,诗人守着窗儿,一无出户赏春的情绪,这就为以下客况的种种回忆留出了地步。诗人以一个“甚”字总领,有感慨万千之意;领起以下三句,由景及情,渐渐道出了客子的愁苦情怀。一个客居在外的人,面对孤灯一盏,当然没有好心情。客中的情怀、重重心事和天涯漂泊的苦况,萦绕在枕边耳际。写出了作者无限的愁思和感怆。
小题2:
题目分析:这支《折桂令·客窗清明》小令表现的是一位客居在外的游子的孤独感和失意的情怀;亦可看成是作者漂泊生活与心境的写照。开头三句写即目所见的景物。清明时节,时届暮春,经过风吹雨打,窗前的梨花已日渐凋零了。这是透过窗棂所看到的外景,写景的观察点是在窗前,故二、三句描写窄索细密的窗帘和小巧玲珑的窗纱,以扣紧题目中的“客窗”两字。“蓦见人家”以下三句,陡然一转,将视线移向窗外人家,这家门前的杨柳如含烟雾一般,长得与屋檐相齐,充满着春来柳发的一片生机,给这家人家带来盎然的春意和生活的情趣。此情此景,更反衬出游子天涯飘泊的孤独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