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朝大学士徐桐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利坚”十分恼火,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还有什么“美”的?我们中国什么都顺利,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我们帝国军队的兵器无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可“坚”吗? ——刘成禺《世载堂杂忆》
材料二:1862年,清政府设立“京师同文馆”,培养外语和外交人才。学生最多时达120人,主要学习外文,聘有外籍老师任教。——《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开办后,海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十五万匹。
材料四: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是怎样认识清王朝和世界的?对此你是如何评价的?
(2)材料二、三反映了清政府中什么派别的活动?从这两则材料来看,他们的活动各有什么作用?
(3) 根据材料四的内容分析,它体现了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的哪些主要进步?
(1)认为清朝无所不好、惟我独尊,鄙视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这是封闭造成的盲目自大。
(2)洋务派;①培养了一批外交、翻译人才 ②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客观上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