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后面的小题。(8分)

边 愁

崔 湜

九月蓬根断,三边草叶腓。风尘马变色,霜雪剑生衣。

客思愁阴晚,边书驿骑归。殷勤凤楼上,还袂及春晖。

①崔湜,字澄澜,唐朝定州人,曾在唐睿宗、玄宗时任宰相。②腓(féi):枯萎。

小题1:本诗一、二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

小题2:最后一联描写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与前三联相比写法上有何不同?(4分

答:

答案

小题1:胡天九月,草木枯萎折断,风尘四起,霜雪渐浓,令人生畏(1分)前两联描写了边地凄凉的景象(1分),渲染苦寒的氛围。(1分)烘托了后两联的客思之“愁”。(1分)

小题2:描写了一个闺中思妇,殷勤伫望的形象。(2分)前三联实写,最后一联虚写,(1分)由“边书驿骑”而引发的悬想,家中的亲人一定在巴望着“我”,准备迎接我在来年的春色中归来(1分)

小题1:

题目分析:紧扣原诗九月蓬根断折,衰草枯萎,及霜雪降临的景象,不难分析出描写的时节,写这样一幅衰败景象,则烘托、渲染之意显露无疑。在诗歌鉴赏中,一定要注意情景之间的关系,找准景物特点,要看出作者心境也就不会太难了。

小题2:

题目分析:“登楼遥望”是古诗中常用的描写“思妇”的场景, “思妇”“殷勤伫立”的形象通过这一描写跃然纸上。可认为全诗是以“我”的角度出发,想象家中的亲人正在思念远方的“我”,那么前三联为实写,尾联为虚写;也可从“思妇”角度看,前三联虚写,尾联实写,言之成理即可。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