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其后问题。(7分)

定风波

李珣

雁过秋空夜未央①,隔窗烟月锁莲塘。往事岂堪容易想,惆怅,故人迢递在潇湘。

纵有回文②重叠意,谁寄?解鬟临镜泣残妆。沉水香消金鸭③冷,愁永。候虫声接杵声④长。

【注】①央:尽。②回文:前秦才女苏蕙作回文诗以传情意。③金鸭:如鸭形的金属香炉。

④杵声:以杵捣物声,此指制作寒衣发出的声音。

小题1: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雁过秋空夜未央”,开篇写北雁南归、长夜漫漫,点明具体时间。

B.“隔窗烟月锁莲塘”的“锁”字,既写景致特征又含人物观景心情。

C.“沉水香消金鸭冷”写香不觉间已燃尽,以香消炉冷表现时间推移。

D.末句“候虫声接杵声长”写周同环境的喧闹使人物的愁绪得以排遣。小题2:请结合全词,说说主人公长夜难眠之“愁”的原因有哪些。(4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美好往事不堪回首(1分);b与故人天涯相隔(2分);c对故人的心意无法传递(1分)(评分标准:本题4分。其中“与故人天涯相隔”为核心。答“寂寞冷清”“冷夜无依”“青春空度”,可酌情给1分。)

题目分析:

小题1:本句“写周围环境的喧闹使人物的悲绪得以派遣”错。句末以声衬静,突出周围的冷寂及人物的长夜难眠,进一步表现了愁苦之深重。

小题2:词的下片,作者进一步描写了女子的心理活动。她本想给远行的“故人”写信寄思念之意,又愁无可托付之人。词用十六国前秦女诗人苏蕙作《回文璇玑图诗》的典故,表明这“故人”就是她的丈夫而非情人。词情至此又进一步明朗化。她情思蕴积之深,终未笔之于书,未写的原因是无人寄。信未写成,百无聊赖,女子只能含泪卸妆就寝。夜深人静,此恨绵绵,自然是不能安睡。床前焚的香早已灭尽了,就是那香炉也变得冰冰的了。夜漫长,耳边不断传来秋虫的悲鸣和远处的捣衣声。“愁水”二字,合主观情绪之自愁与客观事物之令人愁为一体,字平、句短而意丰。“杵声”和“候虫声”反衬周围的寂静,寂静的夜又反衬了女子内心的思潮汹涌,辗转反侧,可谓传神。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