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
[南宋] 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小题1: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4分)
小题2:“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
小题1:“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1分)颈联使用拟人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的亲昵之状,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手法和内容各1分)
小题2:“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 一是伤春之情。面对“韶光”匆匆逝去,目睹“落花”满地堆积,一种“春去也”的感慨油然而生。(2分) 一是忧国之情。身处南宋,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一种忧国伤时之通郁结心头。(2分)
小题1:
题目分析:一些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衬托等等。在答题时,要反复品读词,整体感悟词的意境,找到一些关键词来理解表现手法的运用技巧。本题属于赏析诗歌中的表现手法之一,炼字类题目,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逆”是迎接,“私”是偏爱。运用了拟人手法。衬托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小题2:
题目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悟诗歌意境,结合着注释理解诗人的心境。反复品读诗歌,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分析“幽情”的含义;从“韶光大半去匆匆”可体会出有伤春之情,睹物伤情,油然而生。从颈联运用历史典故用意可知,诗人此处的“幽情”还有忧国之情。面对国衰大势已去,无可奈何的忧伤,容易景物的描写中。答题时,可从这两个方面组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