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

芜 城[注]

李端

昔人登此地,丘垄已前悲。

今日又非昔,春风能几时?

风吹城上树,草没城边路。

城里月明时,精灵自来去。

[注]芜城:荒芜的城市。

小题1:这首诗的前两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这首诗的后两联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小题1:抒发了作者对昔日繁华之地而今变成荒草蔓生的废墟的悲怆之情。(2分)以“昔”与“今”对举,以昔人见到荒丘累累而生之悲,衬托作者今日见到更为凄凉的景象而生之悲,使其悲情更加深沉,然后悲叹春风只有几月,繁华能有几时,喷涌出一腔悲情愁绪。(3分)

小题2:描绘出芜城荒草满路和精灵来去的破败、荒凉、阴森的画面。(2分)颈联写空中寒风萧飒,地上荒草蔓生,说明早无行人,烘托出芜城的荒寂;(2分)尾联写明月当空,只有鬼魂来去,表明人迹已绝,渲染了空城阴森的气氛。(2分)

小题1: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情感的题目,注意诗中的表情达意的词语“悲”,前人看到现在的情景是“悲”,而今又不如昔,又是如何的情景呢?再加上第二联的反问更加强调昔盛今衰的感慨。

小题2: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的意境的题目,注意诗中的意象的共同特征,“草没城边路”是荒凉,“精灵”是鬼魂的意思,可见又加一层恐怖,气氛应该是“破败、荒凉、阴森”,结合诗句作具体解释即可。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