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游 月 陂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小题1:第三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5分)

小题2: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案

小题1:第三联运用了融情于景、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3分)诗人用淙淙的泉声突显月夜的宁静,在“水心云影闲相照”的景象描绘中融入自己内心平静安闲的情绪。(2分)

小题2:诗人通过对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这些意象的描写,(2分)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的意境。(2分)全诗通过景物描写和“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的直接抒情,表现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随遇而安、不计得失的淡泊情怀。(2分)

小题1: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从抒情方式的角度看,此联主要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从表现手法看是衬托,用“泉声”衬托林中的幽静,答题时答出手法后一定要答出效果,效果表现为创设什么意境,表现什么情感。

小题2: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题目,意境从诗中的“静”字可以看出,情感应是一种显示的情感,答题时先对意象尽享描述,然后概括意境特征,最后点明情感。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