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
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唐·刘长卿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①。
鸟向平芜②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③去,江潭春草萋萋。
注: ①解携:分手。②平芜:草木茂盛的原野。
③这里用汉代贾谊谪迁长沙的典 故。以贾谊代指朋友梁耿。
小题1:“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答:
小题2:有人评说“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一句在表达作者内心的酸楚与悲愤之情时,深切而又含蓄,也有人说此句抒情简洁直白,你同意哪种说法呢?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
答:
小题1:放眼远望,能见的只是飘忽不定的时而千里、万里的白云,而友人在何方呢?白云是否也能把自己的思念带给天边的友人呢?皎洁的月光照着溪流,它应该也同样照着随流水远去的友人吧。(2分)作者用“白云”“明月”等意象抒发了对友人的绵长悠远的思念之情。(3分)
小题2:作者由鸟儿忽远忽近的飞翔联想到自己在宦海中忽东忽西的漂泊;“鸟向平芜远近”中“向”字写出了鸟儿在广阔的平芜上自由飞翔、自由掌握远近方向,“人随流水东西”中,“随”字写出自己宦游,乘风破浪由己,只能听凭命运、权贵的摆布。人鸟相比,反不如鸟。作者运用相反相成的手法,深切而又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内心的酸楚与悲愤之情。
小题1:
题目分析:“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这是有感于秦征君徐少府送别之情而云然。“白云”为漂泊的化身,但又不囿于这一理解。以其为秦征君徐少府送别之情,则似更合。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盖谓秦徐诸君眷念之情如白云明月,伴我千里万里、溪前溪后。注家或以“前溪后溪”为苕溪之东苕溪西苕溪,或以为另有其地,或是,但尽可不必拘泥。既与“千里万里”对举,极言行远,则“前溪后溪”,似不可捉置一处。以为“溪前溪后”,状船行之久、友眷之深可也。“千里万里”犹“近远”,“前溪后溪”犹“东西”。措辞方式,如出一辙。和“近远”“东西”一样,我们初读“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也隐约觉得这里面有某种为前代所无的新的元素。比较明显的是“白云”和“千里万里”、“明月”和“前溪后溪”之间都没有动词连接,而在上文引以为证的几首“白云”诗中都用了动词,白云或“望”,或“随”,或“送”,这些动词都适合本诗语境,但它没有用,反而意蕴更深,境界更阔。
小题2:
题目分析:这两句的意思是:鸟儿在平旷的原野上远近地飞翔,好似人随流水各奔东西。将人与鸟相比,并没有直抒自己的孤独、漂泊之感,所以应为深切而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