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各题。(8分)
喜鲍禅师自龙山至
刘长卿
故居何日下,春草欲芊芊。犹对山中月,谁听石上泉。
猿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杖锡闲来往,无心到处禅。
小题1:“谁听石上泉”中的“谁”字有的版本作“也”字,你认为哪个字更好?请结合诗歌分析。(4分)
小题2: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分析。(4分)
答案
小题1:(1)(示例一)“也”字更好。内容上,写出了鲍禅师既赏山中月,又听石上泉的悠闲生活。格律上,“也”与“犹”对仗工整,读来流畅、自然。
(示例二)“谁”字更好。营造了苍凉、荒芜、凄清的意境。故居仍在对着山中明月,却久已无人居住,还有谁去听那清泉流经岩石发出的优美声音?主人去了哪里?做什么呢?给人留下无限遐思,也给诗歌增添了几分精彩。(4分)
小题2:(1)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与盼望(2)作者与鲍禅师深厚的情谊(3)作者对出家人生活的向往,喜欢出家人淡泊名利、超凡脱俗的思想。(4分)
小题1:
题目分析:这种题型一般都是开放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表述。因此答题时要联系文章主旨,注意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分析,并注意上下文的联系。
小题2:
题目分析: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答题时要把握全诗,准确梳理诗中的感情,一般情况下,知人论世也是理解诗歌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