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苏幕遮•草
梅尧臣①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②年最少。窣地春袍③,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一生经历坎坷,屡试不中,仕途极不得意,仅仅任过州中主簿等职。②“庾郎”本指庾信。庾信是南朝梁代文士,他得名甚早,“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庾开府集序》)。③窣地,拂地;春袍,刚释褐入仕的年轻官员一般都是穿青袍,春袍、青袍,实为一物。
小题1:词中“老”与“嫩”两字遥相呼应,耐人寻味,请简要说明它们各自的表达效果。(4分)
小题2:这首词突出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1:“嫩”突出了草色的嫩绿和生机勃勃,(1分)与袍色互相辉映,衬托出臣游少年的春风得意。(1分)“老”写出了晚烟迷蒙,残春迟暮的景象。(1分)表现了词人伤春叹老,倦游思归的苦闷心情。(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①寓情于物:将初入仕途的年轻人踌躇满志,英姿勃发的风采寄寓于青青春草之中;将倦于宦游,春末思归的苦闷情绪寄寓于暮春之草的凄凉衰败之中。②对比:将初春之草的生机逼人与暮春之草的凄凉衰败形成强烈对比,暗含伤春之意。③衬托:春草的芊绵可爱,用遍地春草映衬出臣游少年的春风得意。(4分,答出2条即可。其中手法确认、分析说明各2分)
小题1:
题目分析: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如,“嫩”,指颜色淡、浅,突出了草色的嫩绿和生机勃勃的特点,运用衬托的手法,衬托出臣游少年的春风得意。“老”在文中是残春迟暮的意思,写出了晚烟迷蒙,残春迟暮的景象,表现了词人伤春叹老,倦游思归的苦闷心情。
小题2:
题目分析:一些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衬托等等。在答题时,要反复品读词,整体感悟词的意境,找到一些关键词来理解表现手法的运用技巧。古代诗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复杂多样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现手法上,多用比兴、对比、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衬等;此外,还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衬托(以乐衬哀、以哀衬乐、以静写动、以动写静、欲扬先抑、欲扬先抑。)答题时,要结合着词句内容及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寓情于物、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