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后面题。(8分)
【双调】折桂令•过多景楼
周文质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
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小题1:此曲前八句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景,结合原文,简要分析。(4分)
小题2:“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哀情在结尾处才涌出,看似突然,其实合情合理。请结合全诗,从景与情的角度来分析。(4分)
答案
小题1:用水、天、云、树、禽山、月、桃蕊、梨花等意象(2分)描绘了一幅即壮美(壮阔、开阔),又秀丽(秀美、柔美)的春景。(2分)
小题2:本曲开篇便极力展现春天的美景,(1分)但当低下头来细想时才发现这一切都和自己独处孤舟形成了对比,以乐景写哀情,(2分)更触发了他的思念之情、离愁之苦。(1分)
小题1:
题目分析:此类题要反复品读诗句,从景物的描写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如水、天、云、树、禽山、月、桃蕊、梨花等,由“阔”“妆”等可以体会出壮美秀丽的意境美。答题时,要先答出意象词,然后再分析其作用。
小题2:
题目分析:一些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衬托等等。在答题时,要反复品读词,整体感悟词的意境,找到一些关键词来理解表现手法的运用技巧。本题前几句描写优美的景物,是为了衬托自己内心的忧愁,这种写法为以乐衬托哀情。通过景物的优美与自己的现状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他的思念之情、离愁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