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落梅(南宋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小题1:诗歌描绘出梅怎样的特点?诗人是如何刻画这些特点的?(6分)
小题2:据史书记载,当时曾有人指控本诗尾联“讪谤当国”,作者因而被罢黜,史称“落梅诗案”。请结合诗歌主题,谈谈你的理解。(5分)
小题1:描绘出梅飘零、孤傲、高洁(幽香)的特点。诗人运用了比喻和对比、映衬的手法:颔联用“迁客”“骚人”的迁谪放逐来比喻凋零的梅,比喻奇特,既生动地描绘了落梅的凋谢飘零、随风四散的凄惨,又展示出梅的高洁;颈联对比、映衬,梅零落四散,甚至成泥,依然“久犹香”,展示了梅幽香高洁的特点。
小题2:本诗属于咏物诗,托梅言情,落梅与“东风”都有象征意义;“梅”指那些不得重用,倍受排挤迫害,空有一腔报国热情的人才;尾联是全篇的点睛之处,表面上写“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嫉妒梅花孤高任意摧残它,实际上借此暗讽在历史和现实中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诗人借“落梅”这一意象将内心的悲愤和不满曲折地表达出来。
小题1:
题目分析:此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所以概括时既要概括梅的具体形象,也要概括拟人化的梅的形象。“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写出了梅的飘零;“偶粘衣袖久犹香”写出了其幽香;“却忌孤高不主张”直接写也了其孤高。诗中“如”“似”明显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梅的飘零四散与其“久犹香”是明显的对比。
小题2:
题目分析:解答本题要结合当时的背景来理解。宁宗嘉定年间,时任建刚(福建)令的刘克庄写了《落梅》一诗,这是他咏物寄情的上乘之作。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东南一隅,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却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目睹此情此景,爱国忧民的诗人真是万分痛心。作者虽有腔报国热情,却得不到统治者的重用,倍受排挤、迫害,于是诗人便将内心的悲愤和不满借“落梅”这一意象曲折地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