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新晴 刘攽 〔注〕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注:刘攽(1023-1089年),字贡父,一作赣父,号公非。与哥哥刘敞一同中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从此步入仕途。曾上书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贬为泰州通判,后改为曹州知府。晚年任中书舍人
小题1:这首诗是描写哪个季节的景物?诗中哪些意象富于季节特征?
小题2:这首诗的第四句最富表现力,请你加以赏析。
小题1:夏日(2分)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有“青苔”、“绿树”、“南风”(各1分)。
小题2:这首诗的第四句采用拟人表现手法(2分),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南风这位旧相识的顽皮可爱(2分),表现了诗人久雨初晴的欢悦和宁静恬适的心境(2分)。
小题1:
题目分析:根据诗歌大意“夏日初晴,诗人午睡醒来,只看到窗外的绿树和青苔。忽然一阵南风把房门吹开,又掀起桌上的书页,诗人说这是他的老相识,来偷偷访问他了。”可判断描写的夏季的景物,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有“青苔”、“绿树”、“南风”。
小题2:
题目分析: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后两句。诗人把南风写成是一个十分诙谐而又善于戏谑的老朋友,他偷偷地推开了门,闯了进来,还装作爱读书的样子,正不停地翻着书。诗人为读者种了一株诗苑“惹笑树”,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发出爽朗的笑声。其实,这样写并非诗人首创,发明权当属唐人,薛能的《老圃堂》有“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李白的《春思》有“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融薛、李诗句于一炉,经过锤炼锻造,又添上绝妙的“偷”字,表达效果远远超过了原作。这绝不是“偷”,而是创新。
而诗人在《致斋太常寺以杖画地成》中又用这一意境,写了:“杖藤为笔沙为纸,闲理庭前试草书。无奈春风犹制肘,等闲撩乱入衣裾。”可见,诗人对这一意境和这一手法是情有独钟。但相比较而言,还是“偷开门户又翻书”来得更自然亲切,也更有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