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今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入世1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充分证明,对外开放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是一条成功的经验。

请用有关经济常识论述:我国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要求:

(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答案

答案示例:

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更好地促进国内发展与改革,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积极发展与周边及其他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必须坚持“引进来”。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方式。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客观上要求“引进来”,着重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利用和吸引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弥补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和技术、管理落后的现状,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例如:我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的数量和实际利用外资的额度不断增加,加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同时必须坚持“走出去”。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我们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开展跨国经营,形成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通过走出去,弥补我国国内资源的不足,把我国的技术、设备、产品带出去,从而更有条件引进更新的技术,发展新的产业,由小到大逐步形成我国自己的跨国公司,以便更好地参与全球化竞争。例如:我国境外投资的地区和数额……,提高了我国经济影响力,以我国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的进步。

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引进来”和“走出去”是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在当今世界,对外开放就是双向的,一方面,打开国门,把国外资金、技术、管理等引进来,另一方面,把我国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技术等输出到国际市场。“引进来”提高“走出去”的实力,“走出去”使“引进来”达到更高境界。

我们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综合题

(26分)文明是流动的,其进程和影响因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在举世所有的宗教中,基督教徒是“全人类中最不容异己的人”。中国儒学虽为国家宗教,但它博大而无所不容,多种宗教教派在中国和平共存的事实,足以证明中国的宽容精神。他将儒家学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规范作为崇尚自由、维护理性和科学的自然神论的思想基础。 

——摘编自张丽艳、苗威《伏尔泰与中国儒家思想》

材料二 据梁启超在《西学书目表》中统计,到1895年,共翻译西学书籍354种(不包括宗教类),其中大部分是科学技术书籍,也有少量史地、政法类书籍。……据《译书经眼录》记录,在20世纪初年翻译的书籍中,有自然科学类164部,占总数的19.6%;社会科学类327部,占60.9%。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1927年8月以后,同时出现了两条道路的选择,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转到以乡村为中心,这在以往是没有前例的。法国的巴黎公社和俄国的十月革命,都是首都的暴动。但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地区发展又极不平衡,以毛 * * 为代表的中 * * 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据石仲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等整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伏尔泰颂扬儒学“博大而无所不容”的根本目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多种宗教教派在中国和平共存”的理解。(2分)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儒家文化对当时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2分)

(2)根据材料二,20世纪初同1895年之前相比,翻译著作种类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3)十月革命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有何特点?(2分)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中国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正确道路的重要因素。(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该怎样对待人类的文明成果?(4分)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