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午枕
王安石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愁。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敧③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侣伴,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诗人一生从政,致力新法,但神宗去世后,新法被全部废除。②吹箫,《列仙传》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这里泛指神仙道术。③敧(qī),倾斜、歪向一边。
小题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并试述诗歌的主旨。(4分)
小题2:诗人善于在逆境中用深刻的哲理开拓自己心胸,诗歌中间两联“表面上句句是景语,实际上句句是理语”,请作简要赏析。(4分)
小题1:诗眼:“兴废使人愁”(2分),诗中主要通过梦醒后的所思所感,抒发兴废之愁。由于眼前的“兴废”不是除旧布新,而是除新布旧,诗人不能不感到寂寞与愁闷。(2分)
小题2:颔联写野草、鸣鸠表现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诗人从中汲取力量,并对此感到欣慰。颈联通过旧蹊开新径,朱户、画楼的兴废迭代,暗示旧事物必然会被新事物代替和富贵荣利的不足慕。
小题1:
题目分析:答题时,首先要答出本诗歌的诗眼,诗眼即诗歌的着重点。所以分析时,要结合着注释了解写作背景,反复品读,理解文意,然后再做判断诗眼。诗人一生从政,致力新法,由于新法的废除,使诗人心情愁闷,所以诗眼应为“兴废使人愁”。诗人通过运用典故和景物的渲染,把内心的寂寞与愁苦寄寓在了诗歌里面。
小题2:
题目分析:答题时,要先找到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从中找出关键词语,分析其写的内容和写作角度以及运用的表现手法。分析颔联时,要通过分析诗人对“野草”“鸣鸠”的描写,来体会诗人的感悟。颈联则要抓住“旧”“新”的变化来分析旧事物必然会被新事物代替的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