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背景材料]

某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担任某省社会科学中心(含省A馆)项目施工监理。概算投资额为13065万元。建设规模为:省社会科学中心(含省A馆)项目由“某省社会科学中心”和“省方志馆”两个工程组成。两个工程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结算及统一管理,产权分开。项目占地面积15224m2,总建筑面积42578.85m2,该项目主体建筑为单体框架结构。地上16层(局部5、6层),地上建筑面积35626.40m2;地下2层,地下建筑面积6952.45m2(含机动车位143个);非机动车位在室内布置,包括总图范围内的市政、环保和绿化等配套工程。招标内容为该招标项目施工及保修阶段监理。

[问题]

资格审查有哪几种方法,给出其做法。怎样选择其一为一个项目资格审查方法确定了审查方法后,有哪几种办法进行资格审查?

答案

参考答案:

资格审查方法分为资格预审与资格后审。资格预审是在招标文件发售前,招标人通过发售资格预审文件,组织资格审查委员会对潜在投标人提交的资格申请文件进行审查,进而决定投标人名单的一种方法;资格后审指的是开标后,评标委员会在初步审查程序中,对投标文件中投标人提交的资格申请文件进行的审查。 判断一个施工招标项目是否需要组织资格预审,是由满足该项目施工条件的潜在投标人数的多少来决定的。潜在投标人过多,易造成招标人的成本支出和投标人的投标花费总量大,与项目的价值相比不值得时,招标人需要组织资格预审。反之,则可以组织资格后审。 采用资格预审的,可以采用两种办法确定通过资格审查的申请人名单。一种是合格制,即符合资格审查标准的申请人均通过资格审查;另一种是有限数量制,即审查委员会对通过资格审查标准的申请文件按照公布的量化标准进行打分,然后按照资格预审文件确定的数量和资格申请文件得分,由高到低的顺序确定通过资格审查的申请人名单。采用资格后审,一般采用合格制方法确定通过资格审查的投标人名单。

多选题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