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题。
独坐敬亭山①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①这首诗是李白在政坛上遭到打击以后,第二次漫游安徽宣城时所作。
小题1:在这首诗有“众鸟”、“孤云”、“敬亭山”等几个意象,你认为哪个意象含义更丰富,为什么?(4分)
小题2:有人说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孤独失意,有人说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孤傲豁达,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小题1:“敬亭山”。在诗中,作者将敬亭山人格化,他们像朋友一样“惺惺相惜”;另一方面,山的伟岸与孤傲正是作者的人格体现。可见,该意象蕴含深刻丰富,更有表现力。
小题2:二者兼而有之。作者在政坛遭受了打击,而诗中营造了凄清的意境,可见其孤独失意;另一方面,独坐敬亭山,也是诗人的自我释放,“两不厌”说明诗人已经融入了自然,敬亭山的孤傲就是诗人的孤傲。所以说,作者是孤独又欢快,失意亦豁达,孤寂又超然的。
小题1:
题目分析:此题要从诗人的写作背景以及主题角度来分析这些意象词,由注释可知,这首诗是在李白在仕途失意之时,第二次游敬亭山所做。所以能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及性格的才最丰富的意象。由“相看两不厌”的“两不厌”可知,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敬亭山人格化,生动的表现了他们像朋友一样惺惺相惜。以相互欣赏表明了作者以山的伟岸与孤傲来衬托自己的人格。所以,“敬亭山”更富有意蕴。
小题2:
题目分析: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着李白在政治上的失意的背景,来体会诗歌中渲染的凄清意境;从诗句“相看两不厌”,可知诗人李白以敬亭山的孤傲性格来衬托自己的人生性格。从这两方面来看,这首诗歌既表现了李白的孤独失意,又表现了他的性格孤傲的特点。答题时,要从景物描写的气氛和抓住意象词来分析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