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南乡子·送述古【注】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述古,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陈襄,字述古。
小题1:有人认为,这首词中“亭亭”“荧荧”两词极具表现力,请结合词句,选择两词中的一个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以下阕为例对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情感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1:“荧荧”既指"残灯斜照",又指泪光,比喻贴切新颖。一方面表现了作者为友人的离别而哀伤,因思念而泪流满面(2分);另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担忧而彻夜难眠,读来令人叹惋不己(2分)。
“亭亭”二字,将山塔拟人化,写出临平山上亭亭伫立的高塔似乎也在翘首西望,不忍朋友的离开。一方面表现了词人因不能像亭亭耸立的塔能目送友人远去而产生的深深的遗憾之情(2分);另一方面表达了词人不像塔那样无动于衷地迎客西来复送客远去,为友人的离去而依依不舍的感情(2分)。
小题2:下阕通过描写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微光闪烁这些景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因思念友人而夜不成眠的凄凉悲伤地心境(2分)。
小题1:
题目分析:鉴赏诗歌语言,应从手法入手,分析其效果和作用。“亭亭”二字运用拟人修辞,以塔之无情衬托人之有情;“荧荧”既指"残灯斜照",又指泪光,运用比喻修辞。“秋雨晴时泪不晴”用秋雨停衬托泪不停。作者寓情于景,写出了自己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
小题2:
题目分析:下片写词人归途中因思念友人而夜不成眠。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微光闪烁,这些意象的组接,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烘托了作者的凄凉孤寂心境。末句“秋雨晴时泪不晴”,用两个“晴”字把雨和泪联系起来,比喻贴切而新颖,加强了作者思念之苦的表现,读来叩人心扉,令人叹婉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