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毛 * * 的两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乙】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小题1:下面各项准确概括了两词景物特色的一项是( )(3分)
A.乙词描写妖娆的雪景,甲词描写滂沱的雨景。
B.乙词描写寒冷的冬景,甲词描写浩淼的水景。
C.乙词描写壮丽的雪景,甲词描写壮阔的海景。
D.乙词描写冬日的静景,甲词描写夏日的动景小题2:甲乙两首词出于同一诗人笔下,虽然题材不同,但写法相近。(4分)
从表现的内容看,两词上阙都是 ,下阙都是 ,重在 ;
从表达方式看,两词都运用了 。(每空1分)
小题3:两首词都有警策之语,使全词的“题外之远致”洋溢纸上。(2分)
【甲】词的警策之语是 ;
【乙】词的警策之语是 。(每空1分)
小题4: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甲词的主题蕴涵。(3分)
答: 。
小题1:C
小题2:写景 评古论今 论今 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
小题3: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小题4:《浪》词通过表现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
小题1:
题目分析:首先要明白诗歌中的景物是由一个个意象组合而成,所以要想搞清景物特点,就要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和一些修饰意象的关键词。甲诗中要抓住“浪”“滔天”“汪洋”,乙诗中要抓住“冰”“雪”“失滔滔”“银蛇”“蜡象”,综合分析,不难发现甲词写的是海景,乙词写的是雪景,而且都是气势磅礴的壮丽之景。
小题2:
题目分析:两词上阙都是写景,很容易看出来。甲词下阙提到“魏武”“东临碣石”,这是在评论曹操,后面又提到“今又是”“换了人间”,说明是由评论曹操到写现在;乙词下阙提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后面又提到“还看今朝”,说明也是由评论古代帝王到写现在。因此两词下阙都是“评古论今”。另外诗词中借景抒情、借古讽今是诗歌常用手法,写景一般都是为了抒情,谈古一般都是为了论今,所以两词下阙“评古”是铺垫,“论今”才是重点。
小题3:
题目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两个概念,一是“警策之语”,即语简言奇、含意深长而警策动人的语句”;二是“题外之远致”,即文章之外的高远的情致;所以此题的要求就是找出两词中意味深长、能集中表达诗人情感的语句,由此不难找出答案。
小题4:
题目分析:根据小题1:提示,甲词描绘的是壮阔的海景,要特别注意“壮阔”一词,壮阔之景表现的自然是雄伟的气魄和博大的胸怀。再要知人论世,结合作者毛 * * 的人生经历,不难推断此词抒发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