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我国老龄化社会具有老化速度快、老龄人口规模大等特点,中国“未富先老”已成为严峻的现实。农民的消费水平低,收入分配不公平,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同时,消费信用制度发展滞后。这些因素致使我国当前居民消费存在着居民消费率过低,购买力下降,居民消费倾向下降等问题。

材料二:“十二五”规划指出,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优化投资结构,完善投资体制机制,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十二五”前期要确保国家扩大内需的重点在建和续建项目顺利完成并发挥效益。发挥产业政策作用,引导投资进一步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倾斜。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引导投资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区。

(1)结合材料一,请你对如何扩大消费需求提出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运用哲学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十二五”规划中投资措施的哲学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加快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消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扩大即期消费。③运用信贷工具促进居民消费,加大对居民消费信贷的支持力度,促进消费信贷发展。④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

(2)①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搞好局部,发挥整体最大的功能。优化投资结构,才能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可体现这一点。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要学会优化结构。注重投资结构的合理优化,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可体现这一点。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确保国家扩大内需的重点在建和续建项目顺利完成并发挥效益可体现这一点。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引导投资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区可体现这一点。

实验题

(11分)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

关实验:

(1)先关闭活塞a,将6.4 g铜片和12 mL 18 mol/L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至反应完成,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再打开活塞a,将气球中的氧气缓缓挤入圆底烧瓶,最后铜片完全消失.

①写出上述过程中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打开活塞a之前                                                        

打开活塞a之后                                                        

②B是用来收集实验中产生的气体的装置,但集气瓶内的导管未画全,请直接在图上把导管补充完整。

(2)实际上,在打开活塞a之前硫酸仍有剩余。为定量测定余酸的物质的量,甲、乙两学生进行了如下设计:

①甲学生设计方案是:先测定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SO2的量,再通过计算确定余酸的物质的量。他测定SO2的方法是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装置D,从而测出装置A产生气体的体积(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你认为甲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中D装置中试剂为:                  (填化学式)。

②乙学生设计的方案是:将反应后的溶液冷却后全部移入到烧杯中稀释,并按正确操作配制100 mL溶液,再取20 mL于锥形瓶中,用       作指示剂,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已知:Cu(OH)2开始沉淀的pH约为5],选择该指示剂的理由为                                                  ,再求出余酸的物质的量,若耗去a mol/L氢氧化钠溶液b mL,则原余酸的物质的量为             mol(用含ab的表达式来表示)。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