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小明学完有关光学的知识后,知道有平面镜、凹透镜、凸面镜、凸透镜、凹面镜、三棱镜这些光学元件.他发现:

(1)其中 ______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请选填题目给出的光学元件)

(2)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都是由这些光学元件组成的,以下光学元件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请你各举出一例.例如:凹透镜---近视眼镜;凸透镜---______;凸面镜---______;凹面镜---______.

(3)根据图中给出的射入和对应的射出光线在方框中填入恰当的透镜.(图中光线的单双箭头分别对应)

(4)完成图中光路图.

答案

(1)平面镜对光线不会聚也不发散,凹透镜起发散作用,凸面镜起发散作用,凸透镜起会聚作用,凹面镜起会聚作用,三棱镜既不会聚也不发散;

故答案为:凸透镜、凹面镜.

(2)凸透镜可做远视眼镜和放大镜用,凸面镜可做汽车后视镜和哈哈镜,凹面镜可做太阳灶和手电筒反射镜,

故答案为:远视眼镜、汽车后视镜、太阳灶.

(3)第一图放凹透镜,第二图放凸透镜,如图:

(4)对于凸透镜,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画,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画;

对于凹透镜,过光心的光线,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一条直线上,且方向相同,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连接焦点与入射点,折射光线在两点透镜另一侧的延长线上,如图: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材料二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三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材料四 “松、太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顺德县)自西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佛山)1854年后……纺业停顿”。……茶叶“卖与收购商贩,收购商贩或将茶运到通商口岸去出卖,或在当地卖与茶商,洋商又从茶商之手购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15、16世纪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2分)其最大的意义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3分)

(3)材料三反映了19世纪中期英国所处的地位如何?(2分)这种地位形成的关键是什么?(2分)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与材料三中反映的情况有何关系?(2分)

问答题 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