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小题1:有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自”、“横”二字用得极妙,充满情趣。试分析这两个字的妙处。(4分)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小题2:全诗写“雪”巧妙自然,别具一格,说说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夜深知雪重”的?(4分)

                                                                             

                                                                             

答案

小题1:“自”是自由自在的意思;“横”字表现船漂荡横陈的情景。这两个字既写出了渡船因无人而随春潮漂荡的情态,也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

小题2:用了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从触觉、视觉和听觉三方面写“雪重”。

小题1:题目分析:“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自"字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用一"自"字,体现着悠闲和自得;横:指随意飘浮。一场突如其来的急雨,使春天原来就高涨的涧水更加湍急,渡口的艄公已去避雨,小船被水流冲得横在岸边。一船来说,船渡往对岸的方向是纵,水流的方向是横。船是被拴住的,水流一冲就横在水中了。诗人所用的字句都很平常,但因捕捉到一个特殊的情景,描绘出小船横在水流中的画面。所以格外生动。从前两句的描写来看,诗人的心情很悠闲,但后两句的风景又有点寂寥的感觉。

小题2:题目分析:对表现手法的判断,一要立足于整体,二是把握关系。这首诗,诗开头两句,是写人的所感所见,全用侧写。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诗的后两句,这两句变换角度,从听觉(闻)写出。用的是倒装方式,上句是果,下句是因,构思巧妙,曲折有致。诗人选取“折竹”这一细节,衬托出“重”字。通过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判断雪很大,而且雪势有增无减。诗人的感觉确实细致非常。“折竹声”与“夜深”而“时闻”,显示出雪夜的宁静。这一结句以有声衬无声,使全诗的画面静中有动、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