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寻常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坚持以邓 * *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尽管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仍待解决,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的胜利完成为“十二五”乃至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材料二:《中 * *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提出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十一五”的光辉历程给我们哪些唯物论和认识论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二五”规划关于如何实现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的建议中蕴涵了哪些哲学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具有统一性,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十一五”的成就是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发挥聪明才智而取得的。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归宿。“十一五”的伟大实践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提供了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国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应不断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实现科学发展既要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又要统筹兼顾。②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和多样的,世界是发展的,要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实现科学发展要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科学发展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