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采桑子(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小题1:词的上阕有“恨君不似江楼月”,而下阕又有“恨君却似江楼月”。这是否矛盾?(5分)

小题2:本词在写作上的特点是什么?试加以分析。(6分)

答案

小题1:不矛盾。上阕是从“相随无别离”的角度“恨君不似江楼月”;下阕是从“团圆”的角度,恨君却似“暂满还亏”的“江楼月”。

小题2:本词艺术上的特点是比喻新奇。作者抓住抬头可见的月亮到处相随和暂满还亏的两种特性,正反设喻,把思妇对丈夫思念和怨恨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使明月这一古老意象焕发出新鲜的光彩。

小题1: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感情的分析。同样都是“恨”,可是前者恨“不似”,后者恨“却是”,看起来似乎非常矛盾,其实,要理解这个问题就要分析月亮的特点多样性,主人公恨君不像月亮“只相随无别离”——永远陪伴自己,永不分离,同时又恨君像月亮那样“暂满还亏”——团圆是短暂的,亏损却是长久的。无论是恨还是不恨都表达了主人公对君经常分离的无奈之情和思念之情。看似矛盾的句子,其实表达的思想是统一的,体现了辩证思维中的对立与统一。

小题2: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艺术手法。解答这种类型题时,要先点出手法,并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三种。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即事抒怀。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白描、烘托、渲染。写景诗常用表达技巧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乐衬哀,上下(或远近、俯仰、时空、声色、视听)结合。其他表达技巧有抑扬、对写等。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