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后面习题。(7分)

木兰花

韦庄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小题1:词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2:“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两句,俞陛云在《五代词选释》中称之为“情至之语”,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案

小题1:主人公在暮春时节登上小楼遥望边关远人,因问讯无人,而回绣户,愁看落花,叹息落泪。(1分)刻画了一位悲愁、深情的思妇形象。(2分)

小题2:①由日间的相思到夜间的幽梦,可见相思之深。(2分)②因玉关道路未曾走过,所以担心梦中也无从寻觅,可见相思之切。(2分)

小题1:

题目分析:这首词中是一开始就强调“独”与“暮”,而且紧跟着“愁望玉关芳草路”,不仅提出“愁”,而且还指明“玉关”,反过来也把主人公的身份亮出来了,可见一位思念远人的女主人公。“消息断,不逢人”的“人”,是为“玉关”征人传“消息”的“人”。这个传递“消息”的“人”都等不到,无可奈何,当然只好“却敛细眉归绣户”了。“敛眉”即低眉、颦眉、蹙眉,含愁之态。上片是登楼远望,一无所见,消息全无,只好无可奈何地归房。下片中时间到了黄昏。“坐看落花”的“坐”,因看落花而自悲遭际,这方引起“空叹息”。“落花”在时序上照应上片的“春欲暮”,又是主人公的自我写照。“罗袂湿斑红泪滴”句子也有点倒装。正因为“红泪滴”,“罗袂”上才会出现‘湿斑”。“红泪”极言相思之苦。这首词实际上写出了终日的相思。一位悲愁、深情的思妇形象跃然而出。

小题2:

题目分析:最后两句可结合前面诗句具体分析。征人在“玉关”,当然要相隔“千山万水”。一个闺中少妇,何曾经历过干山万水的远行呢。远望不见,愁闷无端,当然只好托诸魂梦,希望在梦中相见了。做梦本是虚无飘缈的事,用不着遵循道路的。这里却故作痴语,玉关道路未曾经行,梦中恐怕也无从寻觅。俞陛云《五代词选释》认为“皆情至之语”,是很有道理的。主人公因见落花而滴泪叹息之余,进而想到梦中寻觅,时序应该已是黄昏。这首词实际上写出了终日的相思。

材料分析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