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6分)

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小题1:颔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3分)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

小题1: 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地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说成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浪的威势。

小题2:①“恶风”“黄流”寓示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②“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③借“今白头”、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之情。

小题1:

题目分析: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思考角度比较广,一般从最低层次的修辞手法入手,其次再从表现手法考虑,还可以从表达方式出发。

此题问表现手法,各省市对表达技巧的分类是不一样的,某些地方把修辞亦归属于表现手法,广东试题一般不这么设问,如果考查修辞,就会直接问修辞手法,或问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颔联第一句“如”字提示考生此处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本题为迅猛的风浪,喻体为瞬息千里的骑兵;第二句“气压三江五湖”带有夸张的意味,形象地写出了风浪的威势。

小题2:

题目分析: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要求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为免遗漏要点,应逐句逐联进行解读。分析诗歌的情感态度一般可从题目、情感关键词、意象意境、细节描写、绘景色彩词、注释等着手分析。

此题首联“恶风”“黄流”(绘景关键词)为环境描写,表达了作者生活环境的恶劣;颈联“空荒”(绘景关键词),表现了四下荒野,空寂孤独,“待残更”(细节描写)写出了作者舟中独坐的百无聊赖和孤独;尾联“今头白”、“不尽”(情感关键词)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年华流逝、功业无成的感慨和哀伤。

多项选择题

某公司想了解一下其产品的需求情况,为此他们组织了一次市场调研活动,按照调研计划,该企业首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他们选取了北京、上海两个城市作为代表城市。在这两个城市中,确定这次市场调研的样本数为10000个,并通过间接渠道搜集了有关产品消费者的数据资料。并据此将其分为VIP消费者1000个,高级消费者3000个,普通消费者6000个。他们向消费者所提供的问卷中,问答项目达几百个,而且十分具体。该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被存入计算机,进行详细的分析。此外,该公司为了改进其刚刚研制成功的产品,还邀请消费者在产品的销售地试用这种新的产品,并且对新产品进行评价,从他们那里收集各种各样改进的意见。该公司担心消费者有时不能提供准确的信息,因此,市场调查人员经常亲自逛市场,“偷听”消费者购买时的对话,或者干脆装扮成消费者,四处探听店员和顾客对产品的意见。在亲自获取市场信息的同时,该公司还把其他部门所提供的市场分析进行加工和整理,用以补充市场调查所获取信息的不足。这些从公开出鞍自骑、报纸、杂志、政府和有关行业获取的统计资料,为该企业了解整个市场的宏观信息提供了帮助。来自消费者的信息成千上万,如何分析研究,取其精华,该公司有其独特的方法。他们把所有信息分为两类,一类是期望值高的信息,既希望商品达到某种程度,或希望出现某种新产品;另一类是具体的改进建议。该公司十分重视前者,这类信息虽然没有具体意见,甚至很模糊,却反映了消费者的期望,是新产品开发的重要启示,而具体的改进意见一旦和高期望值信息结合起来,则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问题:

该公司在亲自获取市场信息的同时,还需要多种二手资料的支持,那么下列途径中属于获得二手资料的是()。

A.国家统计资料

B.问卷调查

C.大众传媒资料

D.行业协会信息资料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