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1年3月,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和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分别于13日和14日闭幕。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不管是人大代表议案,还是政协委员提案,都不约而同地关注了个税改革问题,其中个税免征额之争,更是焦点中的焦点。个税免征额之争,关系社会纵向公平。作为调节贫富差距,体现社会公平的工具来说,个税本身的公平机制对于自身权威、发挥功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个税免征额之争,也体现了中国“税感”时代。大家如果留意网上的各种话题热点,税收最能触动大家的敏感神经。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我们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正在崛起,这对社会进步不无意义。
材料三:我们期望的争论,是站在理性背景之下,有意义的争论。可现在,个税起征点之争明显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普通民众则有种“云里雾里”的感觉。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官方对个税改革信息披露不全面所致。所以,国家要强化决策责任,进一步健全决策程序,依法决策,及早公布个税改革的可靠信息是促进个税理性讨论的需要,也是保障纳税人知情权的需要。
(1)针对材料反映的个税免征额之争,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国家应如何确定个税免征额才能使决策利民、利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哲学与社会》中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个税免征额调整的社会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因此,决策机关应及早公布个税改革的可靠信息,增强决策透明度,保障纳税人的知情权,促进个税理性讨论。②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因此,决策机关应不断拓宽民意反映渠道,广泛了解社情民意,让公民积极参与个税免征额决策的形成过程中。③决策机关还应通过举行座谈会等方式组织专家学者对个税免征额加以研究论证,集中学者的智慧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④决策机关应针对个税免征额举行听证会,让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解决个税免征额调整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以使决策听证于民而利于民。⑤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体现。决策机关应建立健全民主决策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强化决策责任,进一步健全决策程序,依法决策,使个税免征额的决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2)①主要矛盾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这要求我们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个税免征额是个税改革问题焦点中的焦点,个税免征额的调整有利于推进个税改革,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税法体系。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个税免征额关系社会纵向公平,因此,个税免征额的调整有利于调节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个税免征额调整,体现了中国“税感”时代,是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反过来也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