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11分)
浣溪沙
李清照
绣面①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②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注释:①绣面:唐宋以前妇女面额及颊上均贴纹饰花样,故云“绣面”。②宝鸭: 钗头形状为鸭形的宝钗。③一面:指整个脸上。
小题1:诗词之妙,妙在炼字炼句,言简而义丰。请赏析“绣面芙蓉一笑开”中“开”的妙处。(5分)
小题2:联系整首词的内容,请简要分析词中女主人公的形象。(6分)
小题1:(1)绣面上的芙蓉一笑而开,“开”化静为动,更显有情。(1分)本来芙蓉帖饰是静止的,但因为少女一笑,红颜晕开,落到人眼里仿佛连芙蓉花也迎风而绽,倍添精神。(1分)
(2)“开”不仅实指芙蓉花开,少女颜开,又可暗指女主人公心底被禁锢的爱之苞蕾正在展放,(2分)以花衬人,以花喻人,相得益彰,生动形象。(1分)
小题2:(1)全词描绘了一位美丽多情、对爱情大胆追求的少女形象。(2分)
(2)词的上片以“绣面芙蓉”“斜飞宝鸭”刻画了女主人公的美丽容颜,以“眼波才动”写出了少女美目流盼、情窦初开的神态。(2分)
(3)下片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半笺娇恨寄幽怀”写出少女对情郎的思念和幽怨,准备写信寄托相思;“月移花影约重来”写她大胆与情郎相约,表现她对美好爱情的热烈向往与大胆追求。(2分)
小题1:
题目分析:本题是炼字题。做这类试题,既要理解句中关键词的含义,又要把关键词还原到句子中,理解句子的含义。当时的妇女多有向脸上贴绣画的习惯,其内容以花鸟为多,此处即是说面上绘有芙蓉。芙蓉一笑而开,变静为动,看似颇为无理,实则更显有情。本来芙蓉帖饰是静止的,但因为少女一笑,红颜晕开,落到人眼里仿佛连芙蓉花也迎风而绽,倍添精神。古人常用“芙蓉”来写女子娇容。借芙蓉之开极有力地衬托出了少女之笑。此外“开”之一字,既指芙蓉花开,少女颜开,又可暗指少女的情窦初开,为全词统帅。
小题2:
题目分析:概括诗歌形象,关键要抓住始终对象形象的描写。上片“绣面芙蓉”“斜飞宝鸭”是对女子容貌的描写,“眼波才动”是对女子神态动作的描写。下片中“半笺娇恨寄幽怀”体现了女子的心理,“约重来”是女子的心思。综合起来人物形象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