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 ,归来煮白石 。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释:(1)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2)荆薪:柴草。(3)煮白石:《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
小题1:这首诗的第一句有一“冷”字,说说这个“冷”字所包含的内容。(2分)
小题2:结合全诗,赏析尾联的精妙之处。(4分)
小题1:既写出郡斋气候之冷,又写出诗人心头之冷,诗人寂寞而孤独。
小题2:(1)“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写作者衷心希望送酒安慰山中的道士,但是落叶满山,路也被遮蔽,道士自然无从找寻,诗人也无可奈何;这里体现了情感的起伏与跳荡。(2)以形象煞尾,耐人寻味。秋气萧森、满山落叶、人迹全无的深山,让人想到作者的怅然、孤寂与失落,情韵深长。以上每点2分,如果答情景交融、对比的酌情给一点分。
小题1: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语言中的炼字。解答时先解释字的意思,既要解释出“冷”的表面义,即环境的冷,又要理解诗歌内涵,解释出“冷”的深层义,即内心的寂寞孤独,可抓住诗句“忽念山中客”来品味,尤其是“忽”字。
小题2:
题目分析:解答本题时要先解释尾联的意思,然后结合全诗主旨来分析。因为是结尾诗句,可考虑与前句是否有响应,有无耐人寻味、情韵深长的特点。“何处寻行迹?”是一问句,很人容易让人体会到作者的怅然、孤寂与失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