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古代诗歌阅读(8分)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小题1:上阕“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一句,借助哪些意象写出了怎样的意境?(4分)

小题2:下阕是否与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赏析。(4分)

答案

小题1:作者通过烟柳、淡云、孤雁、寒日、暮天五个意象的描写,写出了空落、孤单、凄凉的意境。(答出三个意象给1分,答全给2分;意境分析正确给2分。)

小题2: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写了离人不堪离别之苦,借酒浇愁;(2分)两者都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设想了酒醒后的情景,通过虚写,突出了诗人孤独无依、凄苦难耐之感。(2分)

小题1: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提炼诗歌意象和分析意境的题目,意象要概括全面主要有“烟柳”“淡云”“孤雁”“寒日”“暮天”。分析意境要注意意象的共同特征,还要结合诗歌的情感判断,词的下片“孤”“愁”可以作为意境特征的切入点。

小题2: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赏析的题目,注意从情感和手法连个方面分析,情感主要是“孤独无依、凄苦难耐”,手法主要是想象、或虚写,也可答渲染烘托,通过想象的景物烘托冷清、孤寂的气氛。

问答题

柴达木盆地以青藏高原“聚宝盆”之誉蜚声海内外,它有富足得令人惊讶的盐矿资源.液体矿床以钾矿为主,伴生着镁、溴等多种矿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取盐湖苦卤的浓缩液(富含K+、Mg2+、Br-、SO42-、Cl-等),来制取较纯净的氯化钾晶体及液溴(Br2),他们设计了如下流程图1:

请根据以上流程,回答相关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______;操作②名称是:______;

操作③的名称是:______;

操作④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

(2)参照图2溶解度曲线,欲得到较纯的氯化钾晶体需用少量的______(选填:“热水”,“冷水”)洗涤固体______(选填“A”或“B”).

(3)同学甲提出一些新的方案,对上述操作②后无色溶液进行除杂提纯,其方案如下:

【有关资料】

化学式BaCO3BaSO4Ca(OH)2MgCO3Mg(OH)2
Ksp8.1×10一91.08×10一101.0×10一43.5×10一51.6×10一11
【设计除杂过程】

(i)若在图3的操作⑤结束后发现溶液B略有浑浊,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ii)混合液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

【检验除杂效果】

(ⅲ)为检验Mg2+、SO42-是否除尽,通常分别取悬浊液A上层清液于两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检验Mg2+是否除尽.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______溶液(填化学式),如果没有沉淀生成,则Mg2+已除尽.

步骤二:检验SO42-是否除尽.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某溶液,如果无有沉淀生成,则SO42-已除尽,效果最好的是______(填字母).

A.Na2 CO3 B.BaCl2 C.CaCl2

【获取纯净氯化钾】

(ⅳ)对溶液B加热并不断滴加l mol•L一1的盐酸溶液,同时用pH试纸检测溶液,直至pH=5时停止加盐酸,得到溶液C.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ⅴ)将溶液C倒入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加热蒸发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______时(填现象),停止加热.

【问题讨论】

(ⅵ)进行操作⑤前,需先加热,其目的是______,该操作中控制溶液pH=12可确保Mg2+除尽,根据提供的数据计算,此时溶解B中Mg2+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问答题 简答题